近日,以“運用政府采購、促進鄉村振興”為主題的2021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產銷對接會在京開幕,20多萬款農副產品通過“線上+線下”的方式參展交易。這是“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網絡銷售平臺”,也就是“832平臺”升級之后,首次舉辦的大型產銷對接活動。
來自全國22個省份、832個脫貧縣的1.4萬家供應商、20多萬款農副產品通過“線上+線下”的方式參展。據了解,從2020年1月1日上線至今,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網絡銷售平臺累計交易額160億元,帶動832個脫貧縣230萬農戶鞏固脫貧成果。
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網絡銷售平臺負責人 孫娟:切實解決為農服務最后一公里的難題,工作重點也將從消費幫扶延伸至促進脫貧地區鄉村振興、產業優化升級上來,助力打通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的生產、流通的難點和堵點。
木耳是陜西省柞水縣的富民產業。盡管今年遭遇疫情反復,但在供銷總社和“832平臺”的助力下,當地建起了產地倉和網上商城,實現了農產品在線展示、網上交易、物流跟蹤、在線支付、產品追溯一站式聚合。大大降低了組織貨源和物流運輸的成本,合作社也有空間把更多利潤讓給木耳種植戶。
柞水縣木耳種植戶 李鋒:種植木耳兩個大棚47000多袋,收入15000多元錢,通過“832平臺”給我們銷售,銷售渠道不愁,因為效益還可以。
交易數據的不斷增長,也倒逼“832平臺”提質升級。在品質把控上,圍繞質量與安全保障體系要求,開展“一品一審”專項核查;在價格管控上,平臺已經完成對米面糧油、肉蛋禽類等農副產品價格管控,對超過平臺同類目均價50%以上的商品進行限價,保障供應。此外,“832平臺”還上線“支援東北、穩產保供”等專區,促進產銷對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