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及中國西北,很多人都會想到大漠戈壁,土地貧瘠。如今的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卻滿是翠綠,玉米正在拔節生長,飽滿的麥穗即將收獲。這片過去畝產400斤糧食的旱田,如今變成了畝產糧食超過1噸的“噸糧田”。
大漠戈壁,曾是中國西北河西走廊真實的寫照。40多年前,一批土壤科研工作者來到武威市涼州區,發現這里的土壤有機質含量不到1%,氮磷匱乏,土壤鹽漬化、耕地退化等問題突出。
土壤是糧食生產的基礎。40多年來,許多土壤科研工作者扎根西北,致力于土壤有機質提升、土壤培肥、退化耕地修復等研究。據統計,僅在武威綠洲農業試驗站就有30余項科研成果,成果應用示范面積超過2500萬畝。
如今,在河西走廊東端,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至2%至2.5%,小麥畝均產量由400斤提升至1100斤左右,玉米產量提升至2000斤以上,中國西北糧食生產空間進一步拓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