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吹稻浪,稻谷飄香。眼下,津南區5萬畝小站稻已經相繼成熟,各種植區的農戶啟動機械化作業,開鐮收割,搶收水稻,確保顆粒歸倉。
坐落于小站鎮的“稻香源”小站稻示范種植基地里稻浪翻滾、滿目金黃,一派喜人場景。在科技元素的助力下,該基地今年種植的1200畝小站稻喜獲豐收。站在木質棧道上放眼望去,大型收割機正在田壟間穿梭作業,所過之處飽滿的稻穗不斷滾入機器,迅速實現粒稈分離,稻粒被收納進機器,稻稈被直接粉碎還田,變成肥料滋養土地。今年,小站稻開發公司選育了津源U99等優良品種,采用前期冷棚育秧、中期物理防治、后期物聯網監控的方式,只需通過大屏幕甚至一臺電腦,在辦公室里就能對田間地頭的各種情況了如指掌,發現問題可以及時通知專家進行指導并解決,用科技的力量擦亮了小站稻金字招牌。
津南區綠色生態屏障·咸水沽灣內的“千畝稻田”里同樣一派忙碌景象,成熟的稻谷顆粒飽滿、色澤金黃,在微風中飄散著醉人的幽香;收割機開足馬力,在稻田中來回穿梭,看著一排排金燦燦的稻谷在收割機尾部飛瀉而下,豐收的喜悅洋溢在農民的臉上。承包戶穆祥偉說:“預計本周末新米就上市了,老百姓就可以吃到香噴噴的本地新稻米了。今年我們畝產能達到一千多斤,脫粒成米后能達到700多斤,主要種植的品種是津源U99、津川1號等,新稻米口感軟糯滑潤,富有彈性?!?/p>
趁著秋日好時光,小站稻會館種植核心區600畝水稻也開鐮收割,4臺聯合收割機在一片片金色的稻浪中縱橫馳騁,轟鳴的馬達聲震得人心潮澎湃,飽滿的稻谷源源不斷地裝滿車,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。會館村黨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鄭加林告訴記者:“今年畝產能達到1100多斤。收割完,稻田里后續還會做一些稻草人模型,讓游客冬季旅游也有看點?!?/p>
在位于雙橋河鎮原小營盤村域的聯民農業種植合作社種植基地里,小站稻連田成片,金燦燦的稻子顆粒飽滿,稻香撲鼻,機械化作業給這里的水稻收割按下了快進鍵。合作社負責人王連敏介紹說:“我們今年種的小站稻主要是以津稻919、津源U99為主,一畝地稻谷產量預計在1100到1200斤之間。今年天氣好、雨水也大,比往年收成要好一些,是個豐收年?!睋私?,今年雙橋河鎮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大概有3400多畝,其中小站稻種植面積2100多畝,占整個糧食種植面積的60%。聯民農業種植合作社是該鎮小站稻種植主產區之一。